# 一、图

# 1. 什么是图

表示 “多对多” 的关系,包含了:

  • 一组顶点:通常用 V (Vertex) 表示顶点集合
  • 一组边:通常用 E (Edge) 表示边的集合
  • 无向边是顶点对:(v,w) ∈ E,其中 v,w∈V
  • 有向边 <v,w> 表示从 v 指向 w 的边 (单行线)
  • 不考虑重边和自回路

# 抽象数据类型定义

类型名称:图 (Graph)
数据对象集:G (V,E) 由一个非空的有限顶点集合 V 和一个有限边集合 E 组成。
操作集:对于任意图 G ∈ Graph, 以及 v ∈ V,e ∈ E

  • Graph Create (): 建立并返回空图;
  • Graph InsertVertex (Graph G, Vertex v):将 v 顶点插入图 G
  • Graph InsertEdge (Graph G, Edge e): 将边 e 插入图 G
  • void DFS (Graph G, Vertex v): 从顶点 v 出发深度优先遍历图 G;
  • void BFS (Graph G, Vertex v): 从顶点 v 出发广度优先遍历图 G;
  • void ShortestPath (Graph G, Vertex v, int Dist []): 计算图 G 中顶点 v 到其他任意顶点的最短距离;
  • void MST (Graph G): 计算图 G 的最小生成树
    常用术语:
    无向图、有向图、网络等……

# 怎样在程序中表示图

# 邻接矩阵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邻接矩阵的好处

  • 直观、简单、好理解
  • 方便检查任意一对顶点间是否存在边
  • 方便找任一顶点的所有 “邻接点”(有边直接相连的顶点)
  • 方便计算任一顶点的 “度”(从该点发出的边数为 “出度”,指向该点的边数为 “入度”)
    • 无向图为对应行 (或列) 非 0 元素的个数
    • 有向图:对应行非 0 元素的个数是出度,对应列非 0 元素的个数是入度

# 邻接表

指针数组 + 链表,点很稀疏的时候很合算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邻接表的好处:

  • 方便找任一顶点的所有 “邻接点”(有边直接相连的顶点)
  • 节约稀疏图的空间
    • 需要 N 个头指针 + 2E 个结点(每个结点至少 2 个域)
  • 方便计算无向图任一顶点的 “度”,但对有向图只能计算出度。

# 2. 图的遍历

# DFS 深度优先搜索

深度优先搜索 (Depth First Search,DFS), 对每一个可能的分支路径深入到不能再深入为止,而且每个节点只能访问一次.
伪代码描述:

void DFS(Vertex V) {
 visited[V] = true;
 for(v的每个邻接点W)
  if (!visited[W])
   DFS(W);
}

# BFS 广度优先搜索

广度优先搜索 (Breadth First Search,BFS), 借助队列 (先进先出) 来实现
伪代码描述:

void BFS(Vertex V) {
 visited[V] = true;
 Enqueue(V, Q);// 将该顶点放入队列中
 while(!IsEmpty(Q)) {// 当队列为空时结束搜索
  V = Dequeue(Q);//V 为队首元素
  for(V的每个邻接点W) {
   if ( !visited[W] ) {
    visited[W] = true;// 标记该点已访问
    Enqueue(W, Q);// 将该点压入队列中
   }
  }
 }
}

# 图不连通怎么办?

  • 路径:V 到 W 的路径是一些列顶点 {V,V1,V2,……,Vn,W} 的集合,其中任一对相邻的顶点间都有图中的边。路径的长度是路径中的边数 (若带权,则是所有边的权重和)。若 V 到 W 之间的所有顶点都不同,则称为简单路径
  • 连通:若 V 到 W 存在一条 (无向) 路径,则称 V 和 W 是连通的
  • 回路:起点等于终点的路径
  • 连通图:图中任意两顶点均连通
  • 连通分量:无向图的极大连通子图
    • 极大顶点数:再加 1 个顶点就不连通了
    • 极大边数:包含子图中所有顶点相连的所有边
  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• 强连通:有向图中顶点 V 和 W 之间存在双向路径,则称 V 和 W 是强连通的
  • 强连通图:有向图中任意两顶点均强连通
  • 强连通分量:有向图的极大强连通子图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每调用一次 DFS,其实就是把 V 所在的连通分量遍历了一遍。BFS 也一样。

void ListComponents ( Graph G ) {// 遍历连通分量
 for (each V in G)
  if ( !visited[V] ) {
   DFS( V );
  }
}

# 3. 如何建立图

# (1) 邻接矩阵表示的图的建立

# 定义

const int MaxVertexNum = 100;
typedef int DataType;
typedef bool WeightType;
typedef struct GNode *PtrToGNode;
struct GNode {
    int Nv;// 顶点数
    int Ne;// 边数
    WeightType G[MaxVertexNum][MaxVertexNum];
    DataType Data[MaxVertexNum];// 存顶点的数据
};
typedef PtrToGNode MGraph;// 以邻接矩阵存储的图类型

# 初始化

初始化一个有 VertexNum 个顶点但没有边的图

typedef int Vertex;
MGraph CreateGraph(int VertexNum) {
    Vertex V, W;
    MGraph Graph;
    Graph = (MGraph) malloc(sizeof(struct GNode));
    Graph->Nv = VertexNum;
    Graph->Ne = 0;
    // 顶点编号从 0 开始,到 Graph->Nv-1
    for (V = 0; V < Graph->Nv; V++) {
        for(W = 0; W < Graph->Nv; W++) {
            Graph->G[V][W] = 0; // 有向图中可改 0 为 INF 等
        }
    }
    return Graph;
}

# 向图中插入边

边的定义

typedef struct ENode *PtrToENode;
struct ENode {
    Vertex V1, V2;// 有向边 & lt;V1,V2>
    WeightType Weight;// 权重
};
typedef PtrToENode Edge;

插入操作

void InsertEdge(MGraph Graph, Edge E) {
    // 插入边 & lt;V1,V2>
    Graph->G[E->V1][E->V2] = E->Weight;
    // 若为无向图,则还要插入边 & lt;V2,V1>
    Graph->G[E->V2][E->V1] = E->Weight;
}

# 完整的建立一个 MGraph

输入格式

Nv Ne
V1 V2 Weight
……

MGraph BuildGraph() {
    MGraph Graph;
    Edge E;
    Vertex V;
    int Nv;
    cin >> Nv;
    Graph = CreateGraph(Nv);// 建立有 Nv 个顶点的图
    cin >> Graph->Ne;// 边数 Ne
    if(Graph->Ne != 0) {
        E = (Edge)malloc(sizeof(struct ENode));
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Graph->Ne; i++) {
            cin >> E->V1 >> E->V2 >> E->Weight;
            InsertEdge(Graph, E);
        }
    }
    // 如果顶点有数据的话,读入数据
    for(V = 0; V < Graph->Nv; V++) {
        cin >> Graph->Data[V];
    }
    return Graph;
}

# (2) 邻接表表示的图的建立

可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进行修改

# 定义

const int MaxVertexNum = 100;
typedef int DataType;
typedef int Vertex;
typedef bool WeightType;
// 邻接表定义
typedef struct AdjVNode *PtrToAdjVNode;
struct AdjVNode {
    Vertex AdjV;// 邻接点下标
    WeightType Weight;// 边权重
    PtrToAdjVNode Next;
};
typedef struct VNode {
    PtrToAdjVNode FirstEdge;
    DataType Data;// 存顶点的数据
}AdjList;
typedef struct GNode *PtrToGNode;
struct GNode {
    int Nv;// 顶点数
    int Ne;// 边数
    AdjList G;// 邻接表
};
typedef PtrToGNode LGraph;// 以邻接表存储的图类型

# LGraph 初始化

LGraph CreateGraph(int VertexNum) {
    Vertex V, W;
    LGraph Graph;
    Graph = (LGraph) malloc(sizeof(struct GNode));
    Graph->Nv = VertexNum;
    Graph->Ne = 0;
    // 顶点编号从 0 开始,到 Graph->Nv-1
    for (V = 0; V < Graph->Nv; V++) {
        Graph->G[V].FirstEdge = NULL;
    return Graph;
}

# 向 LGraph 中插入边

typedef struct ENode *PtrToENode;
struct ENode {
    Vertex V1, V2;// 有向边 & lt;V1,V2>
    WeightType Weight;// 权重
};
typedef PtrToENode Edge;
void InsertEdge(LGraph Graph, Edge E){
    PtrToAdjVNode NewNode;
    // 插入边 & lt;V1,V2>
    // 为 V2 建立新的邻接点
    NewNode = (PtrToAdjVNode) malloc(sizeof(struct AdjVNode));
    NewNode->AdjV = E->V2;
    NewNode->Weight = E->Weight;
    // 将 V2 邻接点插入 V1 的表头
    NewNode->Next = Graph->G[E->V1].FirstEdge;
    Graph->G[E->V1].FirstEdge = NewNode;
    
    // 若为无向图 则还要插入边 & lt;V2,V1>
    // 为 V2 建立新的邻接点
    NewNode = (PtrToAdjVNode) malloc(sizeof(struct AdjVNode));
    NewNode->AdjV = E->V1;
    NewNode->Weight = E->Weight;
    // 将 V2 邻接点插入 V1 的表头
    NewNode->Next = Graph->G[E->V2].FirstEdge;
    Graph->G[E->V1].FirstEdge = NewNode;
}

# 完整的建立一个 LGraph

仅需将 MGraph 换成 LGraph,将存 Data 是稍作更改即可

LGraph BuildGraph() {
    LGraph Graph;
    Edge E;
    Vertex V;
    int Nv;
    cin >> Nv;
    Graph = CreateGraph(Nv);// 建立有 Nv 个顶点的图
    cin >> Graph->Ne;// 边数 Ne
    if(Graph->Ne != 0) {
        E = (Edge)malloc(sizeof(struct ENode));
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Graph->Ne; i++) {
            cin >> E->V1 >> E->V2 >> E->Weight;
            InsertEdge(Graph, E);
        }
    }
    // 如果顶点有数据的话,读入数据
    for(V = 0; V < Graph->Nv; V++) {
        cin >> Graph->G[V].Data;
    }
    return Graph;
}

# 二、最短路径问题

# 1. 概念简介

  • 在网络中,求两个不同顶点之间的所有路径中,边的权值之和最小的那一条路径
    • 这条路径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(Shortest Path)
    • 第一个顶点叫源点 (Source)
    • 最后一个顶点叫终点 (Destination)

# 2. 问题分类

  • 单源最短路径问题:从某固定源点出发,求其到所有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
    • (有向) 无权图
    • (有向) 有权图
  • 多源最短路径问题:求任意两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

# 2. 无权图的单源最短路算法

按照递增的顺序找出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,与 BFS 思想很类似!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首先需要定义一个数组 dist,dist [W] 存储 S 到 W 的最短距离,S 为起点,dist [S]=0,dist 需要被初始化成一个 - 1 (或无穷),便于后来的判别是否被访问过。
其次需要定义数组 path,path [W] 存储 S 到 W 的路上经过的某顶点。
dist 和 path 数组都需先被初始化为 - 1~ 然后将起点的 dist [S] 设为 0,压入队列开始访问
伪代码:

void Unweighted(Vertex S) {
 Enqueue(S, Q);
 while(!IsEmpty(Q)) {
  V = Dequeue(Q);
  for (V的每个邻接点W)
   if(dist[W] == -1) {
    dist[W] = dist[V]+1;
    path[W] = V;
    Enqueue(W, Q);
   }
 }
}

# 3. 有权图的单源最短路算法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# Dijkstra 算法

  • 令 s={源点 s + 已经确定了最短路径的顶点 vi }
  • 对任一未收录的顶点 v 定义 dist [v] 为 s 到 v 的最短路径长度,但该路径仅经过 S 中的顶点,即路径 {s→(vi∈S)→v} 的最小长度
  • 若路径是按照递增的顺序生成的,则
    • 真正的最短路必须只经过 S 中的顶点 (反证法可证)
    • 每次从未收录的顶点中选一个 dist 最小的收录 (贪心)
    • 增加一个 v 进入 S, 可能会影响另外一个 w 的 dist 值!(所以要检查 v 的所有邻接点 w!)
    • dist [w] = min { dist [w],dist [v] + <v,w > 的权重}
      dist 初始化:S 的所有邻接点 W 的 dist 都可初始化为 s 与 w 的权重,其他则定义为正无穷。

伪代码描述:

void Dijkstra(Vertex s) {
 while (1){
  V = 未收录顶点中dist最小者;
  if (这样的V不存在)
   break;
  collected[V] = true;
  for (V的每个邻接点W)
   if(collected[W] == false)
    if(dist[V] + E<v,w> < dist[W]) {
     dist[W] = dist[V]+E<v,w>;
     path[W] = V;
    }
 }
}// 不能解决有负边的情况

伪代码中 dist [W]=dist [V]+E<V,W>;并不是简单的赋值,而是如果有了更短的距离,需要将其更新成为更短的距离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# Dijkstra 核心代码
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cstdio>
#include <cstring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maxn = 1005;
const int inf  = 0x3f3f3f;
int T,N,x,y,z;
int edge[maxn][maxn];
int dist[maxn];
bool vis[maxn];
void init() {
    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 {
        for(int j = 1; j <= N; ++j) {
            edge[i][j] = inf;
        }
        edge[i][i] = 0;
    }
}
void Dijstra(int u) {
    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 {
        vis[i] = false;
        dist[i] = edge[u][i];
    }
    vis[u] = true;
    for(int i = 1; i <= N; ++i) {
        int t, mindis = inf;
        for(int j = 1; j <= N; ++j) {
            if(!vis[j] && dist[j] < mindis) {
                mindis = dist[j];
                t = j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vis[t] = true;
        for(int j = 1; j <= N; ++j) 
            if(!vis[j] && dist[j] > edge[t][j] + dist[t]) 
                dist[j] = edge[t][j] + dist[t];
    }
}

# 三、最小生成树

# 1. 什么是最小生成树 (Minimum Spanning Tree)

  • 是一棵
    • 无回路
    • |V | 个顶点一定有 | V|-1 条边
  • 生成
    • 包含全部顶点
    • |V|-1 条边都在图里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    • 向生成树中任加一条边都一定构成回路
  • 边的权重和最小

最小生成树与图连通等价

# 2. 解决最小生成树问题

通常离不开贪心算法:

  • “贪”:每一步都要最好的
  • “好”:权重最小的边
  • 需要约束:
    • 只能用图里有的边
    • 只能正好用掉 | V|-1 条边
    • 不能有回路

放到了另一篇博客里。
图论 —— 解决最小生成树问题 (Kruskal 算法 & Prim 算法)

更新于 阅读次数

请我喝[茶]~( ̄▽ ̄)~*

cos 微信支付

微信支付

cos 支付宝

支付宝